行業資訊
中國膜分離產業面臨的挑戰有哪些?
中國膜分離產業的發展處于戰略機遇期,同時也面臨嚴峻的挑戰,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:
一.應用層次偏低,應用領域偏窄
我國膜技術應用層次偏低,應用領域偏窄,支撐我國資源節約、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力度不夠。我國膜技術應用領域主要偏重于低端水處理領域,占市場的90%左右,而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在70%左右。在國外有很大市場需求的血液透析、離子交換膜材料和過程工業用特種膜材料,在我國則處于起步階段,因此我國膜技術的應用尚處于低端層次,應用市場也有待于進一步開發。
二.膜產業配套能力不足
目前,我國生產膜材料的上游主要基礎原材料,包括聚砜、聚醚砜、聚酰胺等高性能特種工程塑料產品質量難以滿足膜材料生產要求,海水淡化系統泵、閥、能量回收器、壓力容器等關鍵零部件尚未國產化,主要依靠進口。國外大型的膜企業每年都會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新技術、產品的研發,大量儲備某種或某幾種技術的第二代、第三代產品。一旦市場有需求,這些企業就會推出儲備的技術產品。而國內膜企業大部分都是在有市場需求時才會進行研發,并不會去做前沿性的考慮,不會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技術儲備,中外膜企業在技術儲備上的差距是十分明顯的。
三.膜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欠缺
中國膜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,主要體現在主要膜材料長期依賴進口,高端產業、低端環節現象嚴重。盡管我國近幾年膜領域基礎研究取得較大的進展,但是原創性成果較少,同事由于產學研合作機制不健全,研發與產業脫節嚴重,導致成果轉移、轉化存在障礙,加強原創性創新研究、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是提升我國膜領域自主創新能力的必經之路。
四.企業規模大小參差不齊,產品質量把控有待提高
我國從事膜材料生產的企業規模大小不一,從事膜工程的企業超過上千家,絕大多數企業不具備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設計、施工、調試運營能力。國內膜企業在產品的生產管理和質量控制上還有待提高,盡管不少企業已擁有IOS9000等多個質量認證的證書,但這些認證落實到生產中的企業比例扔有待提高。
- 上一篇:分析陶瓷膜的應用前景
- 下一篇:山東濰坊生物發酵液陶瓷膜過濾項目驗收工作圓滿完成!